秦皇岛市海港区是依港而建的滨海城区,南临渤海,北倚燕山,东毗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西连避暑胜地北戴河,在秦皇岛城市组团“一市三城”的独特格局中居核心城区,是秦皇岛历史发展的本源地,是华北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和旅游休闲度假的城市区之一。
海港区人民检察院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路307号,从建院初的 11名干警、4个科室和5间80平米办公用房起步,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如今海港区人民检察院已有内设机构8个,干警111名,人员构成丰富多元,涵盖不同年龄层次与专业背景,逐渐形成了科学合理、分工明确、高效运转的检察工作体系。
海港区人民检察院自1983年6月恢复重建以来,在各级党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海检人在时代的浪潮中阔步前行,紧跟法治改革的步伐自我革新,努力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检察追求与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检察使命同频共振。连续7年被评为省、市先进检察院,连续三届六年度荣获“秦皇岛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十佳”,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先进检察院”荣誉称号,先后三次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并荣获检察系统最高荣誉“全国模范检察院”荣誉称号,2024年以来,在新一届院党组领导下,培育出了“讲团结、讲奋斗、讲奉献、讲创新”的“争第一·创唯一”新时代海检工作精神,将“干则一流·出则精品”作为工作标准,将更快、更强、更高、更优作为追赶超越的新展位,全体干警的政治能力、监督能力、创新能力焕然一新,实现了海港检察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市检察机关“三为三优”现代化基层检察院争创活动中,获得优秀等次,被评定为“三为三优”现代化基层检察院”,荣记集体三等功。
积极服务中心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助力营商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建立“摸排走访+问卷调查+现场问答+回访调研”惠企护企工作模式,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护企小课堂”等活动,依法保护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主动参与社会治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跨区域长城保护边界治理难题等社会治理漏洞,构建新型协作机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全力促进源头治理。做实检察为民,聚焦母婴服务行业治理乱象、高层住宅消防安全隐患、养老机构服务不到位等社会问题,积极发挥检察职能,坚定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劳动者等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海港检察样板,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海检521工作模式”、5个“检察+”矛盾纠纷外部化解渠道等,妥善化解信访矛盾,经验做法被最高检推介。
夯实检察业务质效。始终坚守法律监督的职责使命,不断更新检察工作理念,与区公安分局共同实质化运作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强化对侦查的活动。充分运用抗诉等职能,加大刑事审判监督力度。加强刑事执行监督,积极推进审前未羁押判实刑后未交付执行监督工作,依法监督罪犯被收监执行。扎实推进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审判活动监督、执行活动监督、支持起诉、虚假诉讼监督等各项工作,创新“支持仲裁+诉前调解”工作模式,强化军地检察机关协作配合,积极维护军属、劳动者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与石家庄军事检察院联合办理的周某(军属)支持仲裁案,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践行穿透式监督理念,强化对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全过程监督,扎实推进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有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办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某公司行政决定监督案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法定领域,以“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为重点,严格履行公益诉讼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办理的督促保护九门口长城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等多个案例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
强化队伍建设管理。坚持人才强检,铺设引才“桥梁”、打造育才“熔炉”、搭建用才“舞台”,通过组织参加业务竞赛、岗位练兵、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干警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导师带徒制度,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干警快速成长成才。大力培育“争第一·创唯一”新时代海检工作精神,先后开展最高检一等功获得者先进事迹报告会、海检工作精神演讲赛、中层干部述职会等活动,横向看差距、纵向找不足,使干警的担当意识更强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检察干警办案质量、廉洁情况和创新亮点的多重考核,全面实现考核结果的转化运用。先后培育出国家级“文明接待室”、“青少年维权岗”等名牌科室和“海检新媒”、守“未”明天等工作品牌,涌现出了最高检个人一等功、全省模范检察官、全省民事检察业务能手等一批先进个人。